「我感覺你當老師只是為了賺錢。」
這是在前幾天,我在自己創的社團內,
收到的一則匿名回饋。
在經歷破百場不論政府部門、創業機構,企業組織,
亦或者只是大專院校的教學經驗裡,
我的「好」評,平均是95%左右,
這個數字,通常背後代表的意義是:
「100個學生中,有95位覺得有所收穫。」
於是接下來,我得到的回應會是:
「老師,謝謝你,下次什麼時間方便再來授課?」
這句話代表著:你將多了一次賺錢的機會,
在我聽到這句話時,
你可能認為我滿面春風、得意洋洋,
但我沒有,
因為我意識到了背後隱藏一個最沈痛的問題:
在場有5位學生的時間跟金錢,被浪費了。
而這被浪費時間的學生裡,
一定分成兩個極端:
1)要馬資質太差吸收不好:覺得難而被浪費。
2)要馬資質太好吸收太快:覺得簡單而被浪費。
這就是為什麼我常常在課程說:
「我PPT有500頁,但我不會全部講。」
「你問到,我就講,沒問,就不講。」
備這麼多課卻時常派不上用場的原因,
就只是為了希望學員程度有落差時,
你問了一個更專業的問題,
我一樣可以有備而來的透過白話的方式,替你解決,
因為一堂課程,要滿足所有人的期待太過於困難。
這個說法,
不是為了合理化沒辦法達到100%滿意度的藉口,
而是每個人來的目的,學習的起跑點不同,
你開的可能是超跑零件改裝店,
但你旁邊的同學是提倡自來水質檢測觀念的學員,
這種天差地別學員的職業別,時常在我的課程中上演。
這也是為什麼就算是一堂主打「影片製作」的課程,
我一定會主動詢問單位,
同意我加入「社群行銷」的內容到課程中,
因為一定有些人是為著「商業目的」而來,
有些人只是為了「興趣」。
我要說的是,
你或許可能是那渺小的5%,但你不該被遺忘,
我做了一件嘗試彌補這些學員的事情是,
創立了 Jing Wu STUDIO 社團,
「一日學生,終生學生。」
只要上過我的課,你問我問題,我一定都會回覆。
有好幾年前上過我課的學生,
時至今日還仍然持續向我發問,
即便我回得速度,因為工作忙碌時常有些緩慢,
回覆時間可能多也是在夜半時刻,
就是我忙完一天的工作跟案子的詭異時間。
但我相信學生感受得到,
我的回答是經過認真思考的,不是虛應故事。
發這篇文的目的,
就是要對那時常被忽略,少數的5%,
獻上一句可能不是太有價值,但卻十分真摯的道歉,
「武敬凱老師,對不起你。」
當然,也很感謝一直以來支持我的那95%,
一樣,非常忠心的期盼,正如我在課堂中所說的,
「如果你不會玻璃心,有問題請直接發問。」
「我會單刀直入回答你,好就是好,爛就是爛。」
這是我在任何一個課程中,
哪怕面對的是政府長官,企業主管,
我常說的一句話,
因為學生聽課的目的是「學習」,
而老師的意義是讓你「進步」,不是讓你「舒服」。
我不會浪費時間告訴你,產品多好,想法多棒,
就像隔壁鄰居每天叫你帥哥美女,
你還天真以為自己有幾分姿色,
這種老師是在害你,不是幫你。
最後,
我希望在不清楚一個人「做這件事」的目的前,
可以不要妄下結論。
你可能不知道:
我跟低收入戶、單親家庭的學生不收學費;
我曾經工作結束完晚上6點,
來回通車3小時,收了比行情還低的錢,
交通費跟學費打平,
只為了去教偏遠地區學校的學生。
我想說的是,
有人需要我的地方,我依然會存在,
因為有95%的人,可能還需要我。
但我承諾,
我會保持教學的初衷是去「幫助需要的人」,
不是賺「需要的人的錢」。
我希望未來哪怕是從95%變成95.1%,
我都會付諸全力,並且為此喝采。
-
現在時間 4:16 AM.
結束了一天6小時的課程,
沒錯,因為我真的很在意,
也很希望每位學生都能學到東西,
所以失眠了。
-
【關於合作】
講座課程、影像製作、產品業配、廣告代操。
請來信👉🏻 Mail / th845120@gmail.com
* 武敬凱 Jing Wu
90後出生,單親家庭,從小家境貧困,
拿繳費單回家還會發抖,
當完兵第一年工作,年薪破百萬。
一年受邀開設破百場講座、課程,
遍及企業組織、政府部門及大專院校,
致力於「影片行銷」、「職涯發展」教學,
影像製作經歷,請看我的「關於」。
#影片製作 #攝影 #剪輯 #社群 #行銷 #武敬凱jingwu